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。让思政课达到情理交融、真学真懂、真信真用的效果,关键要下好“三种功夫”。
在“解渴”上下功夫
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。处在国内国际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时代,高校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在理想和现实、利己和利他、小我和大我、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一些思想困惑。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,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、观点、方法,从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,用学术框架、学理逻辑、学术穿透力“讲好政治”,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、看待外部世界;用国内外的事实、案例、素材,主动回应学生的现实关注点、思想困惑点、理论渴求点、内心需求点和情感触发点,在释疑解惑中澄清认知,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,在纵横比较中增强自信。
只有提升思政课的历史厚度、理论深度、视野广度、情感温度和价值高度,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,以鲜活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,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,让学生“知其然、知其所以然、知其所以必然”,不断增强思政课内容的新鲜度、时代感和吸引力,才能打造出学生喜爱的有内涵、能“解渴”、合“口味”的高品质课程。
在“共鸣”上下功夫
思政课教学是一项精神产品的生产活动。如果不能及时把生动鲜活的社会实践引入教学,不能结合时代和学生的需求进行创新,只是简单地从理论到理论,思政课就容易变成干巴巴、冷冰冰的宣传说教,就不可能达到引起“共鸣”的效果。
引起“共鸣”,必须重视心灵沟通“涵化育人”的独特功能,在平等、真诚的师生对话中激发学生对于知识与真理的热爱。与此同时,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,不断改进教学“配方”“工艺”“包装”,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主动发现、分析、思考问题,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生动、形象、通俗地论道说理,将深奥的理论以可视化、交互式的形式呈现,提升思政课内容的活力与吸引力,达到日用而不知、深学而笃用的效果。
要想引起“共鸣”,讲故事也是一个好办法。讲故事的实质,就是把抽象、高深、枯燥的道理变得形象、生动、鲜活,将理论根植于具体的情境之中,把在理论提炼过程中抽象掉的具体细节再次还原。通过理论的还原和情境化呈现,使理论高度与生活温度相融通,抽象的概念和术语变得真实、鲜活、感人,从而为学生打造一个沉浸其中的课堂。此外,也要注意不能把思政课讲成简单堆砌的故事会,关键还在于评好故事,善于剥丝抽茧,让学生真正领悟到故事中蕴含的深层意蕴。讲故事、评故事相辅相成,才能真正把思政课讲实讲活、讲深讲透。
在“回味”上下功夫
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的区别在于,思政课讲的不是一般的道理,而是马克思主义的道理,是价值观教育和成“人”教育,是增强学生对党和群众的深厚感情、增长为国为民服务才干的大学问,其内容、价值和影响,应当经得起时代和学生的检验,值得反复回味。
要能让学生“静下来”。思政课教学涉及多学科、多领域,涉及世情、国情、党情、民情,当前,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,面对被称为“网络原住民”的当代青年,更要以马克思主义永恒的思想伟力和理论魅力启迪学生,教育引导学生虚心求理、静心学理、用心悟理、正心明理,努力把道理转化为思想认同与行动遵循。
要能让学生“走出去”。坚持以社会实践为基础,把真理性和价值性有机统一起来,让道理、法理、情理发人深思、引人入胜,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之中,激励学生把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进一步转化为实际行动,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和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与精神需求,满怀“清澈的爱,只为中国”的热忱,践行“请党放心,强国有我”的青春誓言,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、骨气、底气,从而自觉将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、实现个人成长发展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,将个人的梦想、智慧和力量融入强国复兴的梦想、智慧和奋斗之中,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跑出更好成绩,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谱写青春华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