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史记,北宋著名谏臣唐介,不避权贵、刚直不阿、秉公执法,因弹劾奸佞触怒了宋仁宗。唐介曰“臣忠愤所激,鼎镬不避,何辞于谪?(臣受忠义的鼓舞,陛下就用大锅煮了我都无所谓,何况贬谪)。后唐介虽因此被贬谪远方,却赢得“真御史”的美誉而名垂千古。
唐代杜佑在《通典》里这样解释:“御史为风霜之任,弹纠不法,百僚震恐,官之雄峻,莫之比焉。”“风霜以别草木之性,危乱而见贞良之节。”古人认为在风霜中,才能识别各类草木的性质,在危乱中,才能得见忠贞志士的操守。所以用“风霜之任”来喻指监察之职、御史之任。
确实是这样,纵观历史,古代的监察官是危难之任,往往以一己之力,不顾自身祸福,为的是挽狂澜于既倒,扶大厦之将倾;是正义之任,惩办奸恶、报效国家,置生死于度外,以换得天下安平。
鉴古知今。风霜之任,仍需薪火相传。当前,全面从严治党已进入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,纪检监察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会更加艰巨,越是这个时候,越需要较真碰硬的担当,越需要抓铁有痕的韧劲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指出“要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,加强学习培训和实战练兵,推进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能力建设,坚定斗争意志,掌握斗争规律,做忠诚干净担当、敢于善于斗争的战士。”
那今天的纪检监察干部是否有斗争的底气,斗争的能力,斗争的意志呢。笔者认为首先需要做到以下16字。
学思践悟。只有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和政策法规,锻造严谨的思辨能力和过硬的实践本领,提高斗争的底气,在监督执纪问责时才能明辨是非、找准方向,才能胸有成竹,得心应手。要发扬“挤”和“钻”的“钉子”精神,学而思、思而践、践而悟,不断提升政策理论水平、业务工作能力。攻坚克难。要敢于监督执纪问责,展示利剑的锋芒和锐力,释放党规党纪的约束力、惩戒力、权威性。要常用纪律鞭子,敢于监督执纪,让那些企图冲破底线,或正在践踏法规的人有畏惧感。要有斗争的勇气,主动监督、敢于挑刺,对发现的问题,既做医者仁心,按监督执纪“四种形态”分类施策,做到问病于初、治病于未,又要坚持动辄则咎,严肃问责,果断拔烂树、切毒瘤。公道正派。发扬斗争精神不是争勇斗狠,是要坚守立场。要把树立和发扬正气作为修身立命之本,看做是一种人品、一种修养、一种气节。要以心正服人,办事不离“章”、行为不越“轨”。要以言正聚人,言而有度,言而有理,言而有据。在查办案件中要坚持原则,敢于碰硬,不徇私情,把案件一查到底,坚决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。甘于寂寞。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、事业观、幸福观,保持内心平静,坚守精神家园。面对各种围猎要祛躁气、除湿气、去俗气,不为名利所惑,不为得失所累,不为浊流污染,抗得住诱惑、守得住清贫、耐得住寂寞。只有这样,才能心底无私天地宽,保持从容淡定、心境平和的定力。
“风霜之任”,自身当须承受“风霜”之寒苦。今天的纪检监察工作,有党中央的强大后盾,有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,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更应该洁身自爱,不断精进,尤其要学习发扬唐介“臣忠愤所激,鼎镬不避,何辞于谪”的勇气和担当,唯如此,才能真正无愧于党,无愧于民,无愧于心。